|
2006年年鉴2013-08-20 00:00浏览数:522次
晋江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xml:namespace> 2006年年鉴 2006年,市关工委认真学习领会省委书记卢展工、省长黄小晶等领导有关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讲话精神,切实贯彻省委办、省政府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意见》(闽委办[2006]20号),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上级关工委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老同志的优势,协同有关部门,履行传承、引导、关爱、保护的职能,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紧紧围绕的工作中心,服务大局,竭诚服务,做好工作,用心用力用情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开展《永远的丰碑》读书征文活动,组织近14万人参加福建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知识竞赛,发动社会力量扶助贫困学生3742人、325. 588万元,发放奖学、奖教金513.683万元,发动或参与捐资办学资金9073.655万元。以爱心和责任为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身健康素质的提高和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做了大量工作,获得上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青少年的认同和社会各界的赞誉和好评。泉州市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座谈会在我市召开,莅会的泉州市关工委主任尤垂镇等领导和各县(市、区)关工委领导及市委副书记陈健倩等旁听王志泉主任专题讲座。王志泉主任还应邀在省关工委报告团座谈会上做专题讲演。市关工委副主任兼秘书长应邀出席中国关工委、《中国火炬》杂志社通讯员座谈会并发言。泉州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余伯斌、林泉顺,省关工委主任张渝民,执行主任王建双先后到我市调研,充分肯定我委卓有成效工作,称赞关工委真正成为各级党政的好帮手。 全市基层关工委组织491个,成员4475人,其中离休93人,退休1495人,其他“五老”1843人。通过创建“五好”关工委验收合格有23个,其中镇级2个,村(居)关工委4个,中学、职校关工委14个,市直小学、幼儿园关工委3个。市关工委又被中国关工委授予2006年《中国火炬》杂志宣传报道和征订先进集体,荣获“福建省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知识竞赛组织奖”,被市委、市政府授予2004——2006年度“老干、老年事业先进集体”。 [突出主旋律教育] 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艰苦奋斗、革命传统、民族精神教育,促进青少年一代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树立崇高理想,坚定信念是时代主旋律,是关工委工作的永恒主题。 ?xml:namespace> 市关工委还指导晋江实验小学、新侨中学,晋江一中等校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力求做深、做新、做实,并开展“十个一”践行活动。基层关工委还配合所在学校开展“知荣辱,树新风”、“老少共活荣辱观”和“家庭中荣辱观教育”家长论坛等活动。 我委深入基层真情开展社会主义荣宣讲践行活动,在社会引起反响,赢得好评。5月26日,在全市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工作会议上,市关工委副主任兼秘书长陈龙琪作“用心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真情开展宣讲践行活动”的发言,受到肯定。5月31日泉州市关工委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座谈会在我市召开,省关工委专职副主任季良生专程前来参加,王志泉主任作《用心、用力、用情抓好学习教育,做深、做新、做实开展践行活动》的发言,与会的泉州市关工委、泉州市文明办领导和各县(区、市)关工委领导在市委副书记陈健倩等陪同下莅临南区中学旁听王志泉主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讲座。王志泉主任还应邀出席福建省关工委报告团座谈会,并作专题讲演,受到好评。被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陈增光肯定为“切实生动,入情入理”, “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从中央、省委指示精神与青少年特点结合上,从传统精神与时代要求相结合上,从调查社会现状与传承引导文明时尚相结合上,都讲得非常生动,非常精彩。” [开展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 红军长征是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壮举,是中华民族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市关工委以长征生动历史、长征精神和福建人民为长征胜利付出巨大的牺牲教育青少年一代,并配合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我委精心收集有关资料编印《永远的丰碑》(中集),并广泛开展读书征文活动,同时向99个单位赠送《弘扬长征精神,加快海西建设——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图片,各校关工委配合学校举办红军长征图片展、专题报告、红军长征歌曲大汇唱、“踏着红军长征足迹前进”诗歌朗诵、知识竞赛、征文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晋江实验小学举办“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咏诵周”,南区中学还邀请市老年大学、94921部队、73311部队参加广场红歌大联唱,让青少年一代牢记历史、缅怀先烈、珍惜今日、立志未来。 市关工委在市委党史办、市直党工委、老干部局、教育局、团市委等单位的配合下,精心组织全市607个单位139216人参加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省关工委等9单位联合举办“福建省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知识竞赛”。在这次竞赛中,我市的参赛人数、获得奖项分别占全省的1/3。市关工委、南区中学、梅溪中学、南峰中学、内坑中学、新侨中学、安海中学、梅岭街道教育办、安海镇教委办、内坑镇党委、市直机关经济发展系统委员会等11个单位荣获组织奖,李福安(新塘顺达服装厂)等46人分别获二、三等奖和优秀奖。11月2日全省颁奖大会在福建会堂泉州厅隆重举行,市关工委副主任兼秘书长陈龙琪应邀出席并在大会发言。 《永远的丰碑》读书征文活动在全市中小学广泛开展,收到征文145篇。篇篇文章有共同心声,就是深切缅怀革命先烈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建立的历史功勋;追思和学习革命先烈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鞠躬尽瘁的崇高风范;有一个共同的感悟,就是坚定不移地把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发扬光大,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作为自己的历史责任。市关工委聘请晋江五中彭四清、贾庚海、郑学芬、蒋晖旸、郑江河等五位老师组成评审组的评审,晋江实验小学陈淳达、深沪中学吴达妮和晋江一中曾雅贞等78位分别获得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晋江实验小学王万致等74位老师获指导教师奖。 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这一竞赛活动,12月9日在南区中学隆重举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知识竞赛暨《永远的丰碑》读书征文竞赛颁奖大会。市委副书记、教育工委书记陈健倩出席并讲话。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元巍,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永宁,市关工委主任王志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长王江涛,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吴明哲,市教育局局长庄应端,团市委书记陈传芳,市委党史办副主任庄庆星,市委文明办副主任柯荣围等领导同志和竞赛获奖单位代表、获奖个人、指导教师、评委、关工委老同志等260多人出席。市领导为获奖单位、个人颁奖。市关工委主任王志泉在会上讲话,组织奖代表、南区中学中学校长丁泽岩,获奖学生代表实验小学毕业生陈淳达,指导老师代表、实验小学副书记王万致和评委代表、晋江五中语文研究室主任彭四清先后发言。大会还收到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等九单位发来贺信。 [扶助家境贫困学子] 我委努力构建扶贫助学、奖教奖学网络体系,践行“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社会承诺,扶贫助学在我市蔚然成风,感人事迹层出无穷。原英林镇关工委主任、离休干部张子郎同志在生命弥留之际,仍情系青少年,心系贫困学生,嘱咐其子女将一生节余的2.08万元捐给关工委作为助学基金。安海的张秀惠女士、林荣钳先生,深沪镇陈文栋先生,紫帽的蔡家谋先生,池店的朱奕坤先生,内坑的朱东云先生,龙湖的施清辉先生等助人为乐,帮助多位贫困学子园了入学梦。东石镇檗谷村养正中学应届毕业生黄河,以671的高分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录取,他说服家长把准备用于办酒宴庆贺的25万元巨款,捐出用于资助贫困学友、奖励成绩优异学友。阳溪中学还开展爱心志愿者行动,扶助家境贫困的同学。尤其与《晋江经济报》联合推出“爱心助学”行动,10多位贫困学子在乐善好施的人帮助下跨入大学门槛。 今年,我市又有紫帽洋店村成立助学奖学基金会。深沪镇社会贤达捐资65万元,内坑镇后山村、安海镇型厝村、安海商会、内坑镇、磁灶镇、陈埭商会、市私营企业协会等单位都举行助学仪式。市关工委还与市妇联等单位联合主办“爱在我家。真情奉献”家庭助孤行动,全市各镇、街道77名孤儿与76个爱心家庭结成帮扶对象,孤儿们有了新家。晋江一中还开展“爱心扶学友”活动,为患重病的肖小俊同学捐款3万多元;紫帽中学举行“为了一个孩子生命的希望”,为患白血病的吴钦伟同学捐款。 罗山街道许坑社区双腿残疾、寸步难行的季延中学应届毕业生吴志荣,今年高考以545分成绩被安徽工业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录取,残疾躯体、贫困的家境令其不敢奢望进入大学的门槛。吴志荣的困境, 2006年共发放扶贫助学金325.588万元(市慈善总会拨款155.24万元)、扶助贫困学生3742人,其中小学846人、18.262万元,初中生682人、16.266万元,高中生804人、53.140万元,职专生252人、27.420万元,高校应届生(含研究生)660人、141.300万元,高校非应届生(含研究生)498人、69.200万元,并于 对于贫困生,我委不仅在经济上给予排忧解难,我们还从思想上给予关心,每年正月初五起镇、街道关工委举行回乡贫困生座谈会,市关工委老同志参与活动,与受助学生谈心,甚至深入学校、家庭访问,帮助解难。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今年第8号超强台风“桑美”袭击宁德市,给福鼎、霞浦人民造成深重灾难。市关工委主任王志泉和泉州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林泉顺一行于 市关工委还配合晋江实验小学开展“情系宁德灾区小伙伴”爱心捐款活动。实小的师生踊跃参与,节约零用钱,捐资4.5万元。12月13日王万致副书记受林佩珊校长的委托,带着2700多位师生深情厚谊,冒着倾盆大雨,驱车前往霞浦县三沙镇金洋小学、福鼎市硖门乡渔井小学与老师真情座谈,并捐款。实小师生的爱心行动深深感动当地师生。正如溪美小学全体师生来信所云:“是你们在物质和精神上给灾区人民战胜灾难,重建家园带来了巨大的信心”,“正当我们一筹莫展时,你们不惜路途遥远,千里颠簸,雪中送炭”,“正是你们的到来,加快了我们灾后自救的步伐,正是你们的资助,使我们尽早恢复教学秩序,开展教学工作。你们的爱心和善心深深地感动了我校全体师生。” 按省关工委的意见,为改善宁德市各县(区、市)关工委的办公条件,在安海、内坑、东石、磁灶、西滨、陈埭等镇政府的支持下,我委向宁德市关工委捐款4.5万元,为该市各县(区、市)关工委添置办公设备。 [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提高三大素质] 家庭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摇篮,学校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阵地,社会则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阵地。关工委是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桥梁和纽带,发挥优势,构建“三位一体”机制,履行传承、引导、关爱、保护作用,克服学校教育的盲点,降低家庭、社会的负面影响,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心素质,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的形成是关工委至关重要任务。 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础,今年家庭教育的特点在于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融入其中。在晋江实验小学举办“家庭中的荣辱观教育”家长论坛,通过互动,提高家长自身素质和科学育人本领,并编辑“家庭中的荣辱观教育”文集;在永和中学、南峰中学、东石中心小学、晋江实验幼儿园、阿梅中心幼儿园都举办主题讲座。全市188所家长学校(中学、职校家长学校49所,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139所),852位家教员、校外辅导员(中学、职校439人,小学幼儿园413人),开展多种形式家长教育活动195场次,参与家长41564人次,有效促进了家长树立科学教子观念的形成。 充分发挥学校关工委的作用,配合学校把社会主义荣辱观融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之中,通过“老少共话”、“老少互动”,竭诚为学校服务,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在毓英中学开展“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宣传教育活动,侨声中学开展“知荣辱、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晋江第二实小开展“三个一”(社会调查、演讲、征文)主题活动,晋江一中举行“理想与人生”报告会、“学会感恩”主题班会、“师恩难忘”主题系列活动,新侨中学举行“老少共话”荣辱观、假期“十个一”社会实践活动,晋江实验小学举办“分享:我的教育故事”等。 社会教育,以家长学校、老年学校为载体,开展以“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内坑镇、灵源街道、新塘街道关工委、新侨中学还举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报告会,各基层关工委着力开展“无犯罪青少年、无闲散青少年、无流浪青少年、无辍学青少年”的“四无”村(居)社区活动,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起了一定作用。各基层关工委建立280人的帮教员队伍,配合有关部门,帮教失足青少年、问题青少年170人,有明显转化的有143人。1月10日,王志泉主任还带领办公室人员慰问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干警,看望晋江籍少年犯,对他们面对面帮教,少年犯纷纷表示深刻反省,服从管教,认真改造,重新做人。管教学员洪玉庆还来信表示决心:“争取早日解教,回归社会,为建设现代化的平安晋江做出自己的贡献”。基层关工委还主动参与网吧、电子游戏厅等文化经营场所的监管。全市基层关工委文化市场监督员218人,参与监管60次,捣毁老虎机3台,没收游戏机50多台、电脑65台,清除多处小广告。市关工委为净化校园周边环境,营造健康良好环境尽力。并组织对我市青少年犯罪情况的调查,得到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关工委还关注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情况,关注高中落榜学生。通过社会调查了解落榜学生状况,呼吁有关部门积极引导、培养建设社会主义生力军。 为了加强自身建设,遵照泉州市关工委关于开展“创五好”活动要求,努力开展创建“五好”和构建“学习型、调研型、服务型、创新型”关工委活动。组织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省委办、省政府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意见》(闽委办[2006]20号),组织部分镇、街道关工委专干参加中国政法大学举办的“新时期预防青少年犯罪培训班”,市关工委赠送《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辅导读本》,《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读本、学习读本、学习问答和《中国火炬》杂志等。关工委活动在基层,活力也在基层,为建立长效机制,致力培育特色关工委,开展基层关工委创特色活动,使全市关心下一代组织良性互动,老少共建,生机勃勃,富有活力,工作有新的起点,活动有新的思路,渠道有新的拓展,方法有新的举措,市关工委被市委、市政府授予2004——2006年度老干老年事业先进集体。 陈龙琪撰 审
|